详细信息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_手持GPS】我国首次实现水下滑翔机北极海域组网观测
 
发布者:天脉导航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09日
 
【天脉导航全球咨询】在今年我国第十次北极考察期间,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实施了水下滑翔机观测项目,采用“海燕”水下滑翔机搭载温盐深和溶解氧传感器,对北极海域水体与生化要素进行了组网观测。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水下滑翔机在北极海域的组网观测。

  观测过程中,3台“海燕”水下滑翔机入水后,向东航行,开展白令海公海区域东西方向断面观测。彼时,恰逢台风“玲玲”将经过白令海,现场团队与“海燕”保障团队研究后决定,改变滑翔机原定轨迹,前往“玲玲”将经过海域观测。最终,“海燕”完成了台风过境的全过程观测,完整记录了强气旋过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数据。“海燕”表现出了出色的观测性能、高可靠性及操作灵活性。经过22天的组网观测,“海燕”获取到白令海公海东西方向断面连续、高密度水文和生化观测数据,圆满完成了任务。

  “海燕”的表现,得到了考察队领队兼首席科学家魏泽勋的高度肯定:“海燕”在白令海公海区域的组网观测获得了良好效果,获取的数据对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海燕”的出色表现证明水下滑翔机作为一种新型无人观测平台,非常适合在极地海域推广应用。此次成功利用水下滑翔机进行组网观测,为我国认识极地、探索极地提供了新的应用示范。

  “海燕”水下滑翔机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天津大学部分)和北京蔚海明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制造,已形成多种系列产品。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利用净浮力和姿态角调整获得推进力,能源消耗极小,只在调整净浮力和姿态角时消耗少量能源,具有效率高、续航力强等特点。虽然水下滑翔机的航行速度较慢,但其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低,可重复使用,并能大量投放,满足了长时间、大范围海洋探索的需要。国内水下滑翔机的研究起步较晚。2017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水下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下潜至6329米。2018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燕”水下滑翔机最大潜深达到8213米。

 
上一篇文章:【行业动态_手持GPS】绿色矿业大事记
下一篇文章:【行业动态_手持GPS】商洛市自然资源系统“五到位”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版权所有:陕西天脉导航信息有限公司 陕ICP备11008783号-1 

电话:029-85423293 手机:13319283142 网址:www.tmdh.cn www.xbyqsb.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86A号长丰国际广场B座151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