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天脉导航 发布日期:2012年03月22日
【天脉导航全球咨询】
公车在未来势必将GPS定位进行到底;但能不能将问责、处理进行到底,各地吏治还没有足够的底气。以前公车GPS定位推广像“子弹一样飞”,却像“脱靶”一样“雷”,“只见花钱不见效”成了公车GPS定位最大的烦恼。武汉公车GPS定位“定”的虎头蛇尾,郑州“定”的“神龙见首不见尾”,青岛“定”的“一头雾水”,广州“定”的“长短不齐”,珠海“定”的也不尽人意。只有“定位”给力,没有问责给力,“定位”也就没有多少监管意义。 3月19日有新闻报道,为了杜绝公车私用、乱停乱放、超速行驶等公务车辆违规行为,四川省南充市内的法院、烟草公司、电业局、公交公司等四部门今年3月先后出台有关公务车辆管理办法,对本单位、本系统所有公务车辆实行科学化管理,截至目前,四部门已有1034辆公务用车安装了GPS定位系统。 四川南充市推行公车GPS定位,相信也能定位的一览无遗,但仍没有强力的问责、处理“明白账”护航。比如问责仍能“感情裁量”,处理仍能“随波起伏”,还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制度问责粗放或无制度下的问责,GPS定位极可能定下级不定上级,问责、处理就谈不上问责面前一律平等。上级公车如果游走在问责处理之外,下级根本不能心服口服,被问责处理的下级一旦揪住上级的“尾巴”,对下级公车违规的问责处理只能搁浅,整个公车GPS定位监管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 公车GPS定位“方程”需要用制度“求证”。之前各地公车有GPS定位,没有强大监管效果回报,就是缺乏刚性的制度问责和公众监督。所谓“刚性”,就是首先制定严格问责制度。一要给掌握公车GPS定位的监管人员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防止科技监管变成人情监管,保障第一手监管证据资料不遗漏、不打折、不模糊,吏治才具备问责不漏的条件。二是要给吏治问责部门制定刚性问责制度,防止完整的公车GPS定位监管资料被官僚腐败做上“手脚”。三是保证问责部门的问责权、制度权,防止权力横加干涉,滋生看人问责。 仅有这些问责从严制度还不够,还要把各项制度量化、细化到对号入座层面,并制度化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公众监督。这样,工作在制度及公众监督包围中的屡责,就大大缩小“自由裁量权”,形成阳光下的对号入座、有责必问环境,各级领导手中的公车在GPS定位下才不敢“出轨”。阳光的、刚性的、可操作的问责制度,是公车GPS定位监管的“生命线”。可见,南充市此举监管需要继续“补课”,各地公车GPS定位监管同样要“补课”。 |
版权所有:陕西天脉导航信息有限公司 陕ICP备11008783号-1
电话:029-85423293 手机:13319283142 网址:www.tmdh.cn www.xbyqsb.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86A号长丰国际广场B座151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