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天脉导航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22日
笔者在《“擦车窗的乞丐”---关于车联网的另类评论》曾主要阐述了二个观点:1、向最终用户收费的车联网商业模式是不成立的;2、即使有所谓好的应用或内容,也不能大幅度提高用户的续费率。大家反应热烈,如果上篇是提出观点的话,这篇是站在移动互联网角度来思考车联网。巨大的市场是存在的,如何将它做起来,大家都在探索中。 毫无疑问,乘用车的车联网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据统计,中国以私人名义注册登记的汽车占保有总量的近75%,中国当前汽车保有量过亿,全球过十亿。移动互联网的规模更大,如何延伸进汽车行业?迄今还没有什么成功的模式出现,因为现在还没见到一个有规模且为普通车主熟知的品牌出现。现作如下探讨。 1、车联网在企业战略中的角色是什么? 这是个很重要,关系到商业模式的差异。一种角色是提升产品技术和附加值,从而增加竞争力,销售出更多的产品,得到更多的盈利?第二种是用来构筑一个有巨大用户数的车载应用网络,能取得盈利的同时,凭借巨大的用户数创造出更大的公司估值。因为资本更青睐后者的缘故,现在行业不少人实际做法是前者,但想法却是后者。 这两种角色理论上都是成立的,而且第一种很多人已经在实践了。但第一种角色的实践者有出“真正能达到的目标”和"愿望中的目标"出现不一致的状况,所以有“南辕北辙”一说。第二种更多的存在于愿望和探索中,但却是未来的方向。本文探讨的内容和第二种有关。 2、现在的车联网更多的是站在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如果站在移动互联网的角度,思考的问题就有很大的不同 以下是一些司空见惯的习惯性思维,而这些问题影响了车联网的规模: (1)安装 在车载行业,产品要由专业人士来安装是理所当然的;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用户需要做的是下载应用软件。安装限制了渠道规模,需要安装的车联网只能在和汽车有关的专业渠道中推广,无法进入更为广阔的互联网渠道和其他商业渠道。 (2)和车型有关 汽车数量虽然庞大,但实际上非常“碎片化”,车厂、品牌、车型、款、高配、中配、低配。。。某一状态的车的数量就变得不大了,对后装车机行业,这个问题尤其明显。如果车联网的落地在和车型有关的地方,就进一步限制了规模。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基本上只和操作系统有关。 (3)渠道 在车厂行业,涉及到的渠道是和汽车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有关的专业渠道。移动互联网是网络渠道,即使是专业的应用,渠道依然是网络。不在渠道上有突破,车联网的规模也难以突破。 (3)售后服务 越复杂的汽车电子产品,越需要售后服务,这在传统销售领域都是限制产品销售渠道的很重要因素。如果车联网落在了一个车上一个复杂形态的产品上,那么,售后服务会从规模和用户体验上殃及到车联网。移动互联网却是允许试错,有问题发一新版本。 (4)产品价格 移动互联网遵循的是免费商业模式,依靠巨大的用户数和尽可能低的边际成本,来满足95%免费,5%收费的法则。一个落在高价产品上的车联网,是没有规模的。 (5)服务收费 这是最重要一点,在博文《“擦车窗的乞丐”---关于车联网的另类评论》中有详细的评论。 3、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用移动互联网的理念来思考,并不是照搬移动互联网的做法,更不能把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硬塞进去,那样做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重要的是灵活应用其本质上的东西,在二个不同的行业——汽车行业和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差异中,找到平衡兼顾点,这是建立车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所在。下面以服务收费来作为一个例子,看看如何进行思考: 现在车联网的一些服务,基本上都是按使用期来收费,比如1年缴费多少。用户在续费时就会有我并不是必需的,我就不愿意再缴费了。换一种思路,如果让用户在使用时再付费,不使用不用付费,结果应该完全不同吧?就像手机上的短信,你不发不用付费,但功能一直存在。也就是说,把车联网的服务收费,增加一类,即按使用次数收费,例如,使用一次人工导航计费一次。而将按使用期收费变成按使用次数收费的一个优惠手段,是一种套餐的角色。 |
版权所有:陕西天脉导航信息有限公司 陕ICP备11008783号-1
电话:029-85423293 手机:13319283142 网址:www.tmdh.cn www.xbyqsb.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86A号长丰国际广场B座151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