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_手持GPS】卫星产业:关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几点思考
 
发布者:天脉导航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03日
 
【天脉导航全球咨询】

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于10月27日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下呼啸升空。这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建成,我国正式迎来北斗导航时代。

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李文倩认为,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导航定位系统,预计将在2020年形成全球覆盖规模。届时,其将与美国GPS系统及俄罗斯GLONASS系统并列为世界三大导航系统。将该系统进行商业化运作能够扶持后续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相关部门应深挖商业化运作中的利益增长点。

北斗导航系统的商业化越快越好。整个卫星产业中,导航板块在投资、产能到营收等环节实现的规模均超过通信及遥感板块,其对资金的需求十分巨大,致使制造商“压力山大”。商业化运作后,通过挖掘民用市场潜力,扩大资金来源,能够有效缓解制造环节的资金压力。而我国的卫星年发射数量逐年增长,今年发射卫星数目超过20颗,资金需求也随之加速。

提升用户体验是北斗商业化的重点。目前美国GPS系统占领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导航应用市场,北斗无疑面对强大的对手。锁定亚太地区为主战市场,着力提高服务质量,以期在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导航定位精度上赢得客户青睐。同时,积极推动与GPS系统的合作,将对手变为战友,利用GPS广泛的覆盖率,加强定位精度的提升,是优化用户体验的又一方法。

商业化营收应再次流回研发制造环节。尽管北斗系统的服务水平可以比肩美国GPS系统,相关设备制造及技术水平仍然有所欠缺。美国用24颗卫星即实现98%的全球覆盖率,而北斗的计划是以35颗卫星覆盖全球,工作效率的巨大差距可见一斑。如何提升制造和技术水平将伴随整个产业的发展过程,巨量资金需求无法避免。利用商业化营收扶持制造环节的资金链条是有效办法。政府应鼓励产业链上游企业拓展下游业务,便于下游利润及时对上游制造进行补充。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指出,卫星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产业,一旦启动,将带动科研、制造等行业前进,进而实现飞跃式发展。我国技术水平、制造实力相比欧美国家仍有差距,尽早启动研发项目及完善产业链条对追赶上国外先进研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文章:【行业动态_手持GPS】监测仪配备GPS系统 发现燃气泄漏马上定位
下一篇文章:【行业动态_车辆监控】台湾现高科技窃车案 破解汽车芯片锁连GPS也无效

版权所有:陕西天脉导航信息有限公司 陕ICP备11008783号-1 

电话:029-85423293 手机:13319283142 网址:www.tmdh.cn www.xbyqsb.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86A号长丰国际广场B座151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优化